瓦尔堡图像学展在成都
2010年末,法国哲学家、艺术史学家乔治·迪迪-于贝尔曼策划展览“阿特拉斯:如何背负世界?”,首次将瓦尔堡的《记忆女神图集》引入当代艺术现场。
阿比・瓦尔堡(Aby Warburg)是德国艺术历史学家和文化理论家,提出图像学概念,强调深入研究图像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,为图像学研究奠定基础,打破了传统艺术史仅关注形式和风格的研究模式。
据说,瓦尔堡从未出版过一本专著,其成果主要集中于论文和书信,但他提出过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概念,如 “极性”“情念程式”“记忆痕迹” 等。
瓦尔堡生命后期的核心成果是《记忆女神图集》。这本图集也是一部尚未完成的作品,他搜集了近千件材料,包括摄影复件、书页、新闻剪报、明信片、广告、邮票等,并把这些材料并置在黑色亚麻布覆盖的底板上,构成了一种类似蒙太奇式的视觉效果。最后,组成63块图版。
这周,成都方所以《记忆女神图集》这本书为核心,策划并展出“图像星丛:瓦尔堡与我们的视觉时代 ——《记忆女神图集》文献展”。
此次展览是该书图版迄今为止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系统呈现,展出了63块图版授权件。瓦尔堡生前一直在修订图版的数量,直至去世前仍在调整,最终呈现为63块有编号的图版及数个未编号图版。
这场在成都方所的展览规模精巧,共分为9个小章节,从古代宇宙学为开端,展示来自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的图像,如巴比伦黏土肝脏、中世纪星图、波提切利的《春》与《维纳斯的诞生》等作品的复制品。
通过对图像的重新排列和跨时代审视,瓦尔堡试图揭示图像背后的象征力量、文化传承以及人类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延续和变化。
展览现场,每组图版都配了译者导读、学术解读和策展说明,帮助大家深入理解瓦尔堡图像学的当下意义。
发布于:四川省天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