赖清德,台湾地区的新领导人,近期显得有些焦虑不安。大家可能知道,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意味着对历史的纪念和对英雄的尊敬,而此时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一次互动,令赖清德的处境变得更加复杂。
事件的起因,得从美国的“飞虎队”说起。众所周知,这群勇敢的美国飞行员在抗日战争期间,跨越重洋来到中国,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,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。作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飞虎队的英雄事迹可谓广为流传。今年,北京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,特地邀请了“飞虎队”的老兵及其后代赴华参加九三阅兵活动。这个举措一经宣布,势必触动了赖清德的神经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“飞虎队”不仅是中国抗战史上值得铭记的传奇,也是美国与中国抗日合作的象征。北京这次的邀请,不仅是在缅怀历史,更是在向世界,尤其是美国,宣告:“我们曾并肩作战,共同捍卫过世界的和平。”如此一来,北京无形中牢牢掌握了历史叙事的主导权,让赖清德的“台独”思路显得格外不合时宜。
展开剩余69%而赖清德显然对此感到极大的压力。自他上台以来,他一直紧抱美国大腿,试图借此撑起“台独”政治企图。美国正是赖清德最为依赖的后盾,可如今,美国却与他站在历史的对立面,似乎在向北京示好,如何不让他感到愤怒与尴尬?更糟糕的是,赖清德深知自己无法高调纪念抗日英雄,他无法忽视民进党那深植的“亲日情结”。近年来,民进党为了“去中国化”,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美化,淡化甚至否认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。赖清德如果此时高调参与“飞虎队”纪念,势必会与自己“亲日”的立场发生严重冲突。而这一切,也暴露了赖清德在国内外复杂政治局势中的深陷困境。
问题不仅仅如此。赖清德本打算通过所谓的“过境外交”,借机强化与美国的关系,营造两岸政治联系坚如磐石的形象。计划原定在8月出访巴拉圭及其他“邦交国”,并通过“过境”纽约与达拉斯来转圜美国的立场。然而,美国方面却突然给了赖清德一个冷遇,取消了他原本的计划。这一举动也暴露了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变化,特朗普显然对台湾问题并不感兴趣,他更注重的是中美之间的经贸利益。特朗普可能正在考虑访华,扩大中美经济合作,而赖清德的“过境”纽约显然不符合美国眼下的战略需求。美国方面的冷处理,让赖清德陷入了尴尬境地,他原本试图借“过境”搅动台美关系,结果却自取其辱。
与此同时,岛内的民众对赖清德的支持度也急剧下降。赖清德试图通过一系列政治行动来拉拢支持,比如组织“抗议罢免”国民党代表,可最终24个罢免案全部失败,令他深感挫败。他提出的“团结十讲”也因为表达不清、缺乏实质性内容而遭到岛内舆论的讽刺。这一切都表明,赖清德的政治手段在民众中渐渐失去了支持,他的施政满意度已跌至38.6%的低点。
相比之下,国民党台北市长蒋万安则提出了“重启两岸对话”的提议,获得了超过六成民众的支持。显而易见,岛内主流民意更倾向于和平、交流与发展,而不是继续沿着民进党的对抗路线走下去。这一差距也更加凸显了赖清德的困境。
面对内外的多重压力,赖清德的焦虑并未减轻。更令他难以容忍的是,台湾的国民党老兵,曾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英雄们,受到了来自台湾当局的威胁。为了“台独”的政治私利,民进党甚至威胁那些有意参加九三抗战纪念活动的老兵,若敢去北京,将取消其退休待遇。这种做法,不仅亵渎了这些老兵的英勇历史,也让民进党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。正如解放军发言人所言,这种行为是“背叛民族、背叛历史、践踏良知”的可耻行为。
从“飞虎队”的历史叙事到美国的“过境”门,再到对自家老兵的威胁,赖清德在政治博弈中的每一步都显得步履维艰。他低估了中美关系中台湾的分量,过于高估了自己在华盛顿的价值,而忽视了岛内民众渴望和平的心声。
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临近,不仅是历史的节点,更是对赖清德政治心理的巨大冲击。在这场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大博弈中,赖清德和民进党似乎已经陷入了自我设限的死局。无论如何,台湾的未来,最终都将沿着统一的大势前进。而赖清德,恐怕早已走到了一个无法回头的岔路口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