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者发现:猫和狗能减缓中老年的认知衰退进程,但鱼和鸟不能。宠物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陪伴者,不仅带来情感慰藉,还可能对健康产生深远影响。然而,为何猫狗能发挥“保健”作用,而鱼和鸟却无济于事?
中老年人的认知衰退进程认知衰退是中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。随着年龄增长,大脑功能逐渐减弱,记忆力下降、语言流畅度减退、计划能力弱化等现象逐渐显现。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,还可能增加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。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,全球约有5000万痴呆患者,且每年新增病例约1000万,认知衰退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。
中老年人的认知衰退受多种因素影响,包括遗传、生活方式、社交活动等。研究表明,保持活跃的大脑活动、丰富的社交互动以及适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减缓认知衰退进程。宠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伴侣,不仅提供情感支持,还可能通过日常互动刺激大脑功能。日内瓦大学学者阿德里安娜·罗斯特科娃通过分析“欧洲健康、老龄化与退休调查”数据库中长达18年的数据发现,饲养宠物与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水平存在显著关联。然而,这一关联在不同宠物种类间存在明显差异,这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猫狗与鱼鸟的差异提供了契机。
展开剩余72%猫狗减缓中老年认知衰退进程的原理猫和狗作为最常见的宠物,其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积极影响得到了科学验证。阿德里安娜的研究显示,养狗能够减缓记忆衰退的速度,而养猫则有助于保持语言流畅度。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神经科学依据。
首先,与狗互动能激活大脑前额叶皮质,这一区域与计划、决策等高层次认知活动密切相关。遛狗、训练狗等活动要求主人制定计划、协调动作,这些行为直接刺激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。例如,遛狗需要规划路线、注意环境变化,这些日常活动为大脑提供了持续的“锻炼”机会。此外,遛狗还增加了主人的户外活动和社交互动机会,社交活动已被证明是减缓认知衰退的重要因素。
与猫的互动则更侧重于语言和情感交流。猫的行为往往更难以捉摸,主人需要通过观察和互动来理解猫的需求,这种过程激活了大脑的额下回——人类语言中枢的重要部分。研究发现,与猫互动时,主人常会不自觉地与猫“对话”,这种语言表达练习有助于保持语言流畅度和相关认知功能。此外,抚摸猫咪、观察其行为还能带来情绪上的放松,降低压力水平,而压力是认知衰退的加速因素。
猫狗的陪伴还通过增加主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间接促进认知健康。情感联结能够刺激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,改善大脑的神经可塑性,从而延缓认知衰退进程。
为何养鱼和鸟没有起效相比猫狗,养鱼和鸟似乎未能为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带来类似益处。阿德里安娜推测,这可能与鱼和鸟的生物特性及与主人的互动模式有关。
首先,鱼的寿命相对较短,通常只有几年,这限制了它们与主人建立深厚情感联结的能力。情感联结是宠物对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机制之一,猫狗往往能陪伴主人十年以上,而鱼的短暂寿命可能削弱了这种联结的强度。此外,养鱼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,主要集中在喂食和观察水族箱,缺乏猫狗那种需要主人主动参与的复杂互动。这种低强度的互动难以有效刺激大脑的认知区域。
鸟类的情况则更为复杂。鸟类如鹦鹉、雀类通常以鸣叫和活动性著称,但这些鸣叫可能带来负面效果。研究表明,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中与认知功能下降存在正相关。鸟儿的叫声,尤其是高频或持续性的鸣叫,可能对部分主人构成噪音干扰,增加心理压力,从而抵消了潜在的认知益处。此外,鸟类的互动性因种类而异,许多鸟类并不像猫狗那样容易与主人建立亲密关系,互动的深度和广度有限。
值得注意的是,鱼和鸟的饲养方式可能也影响了它们对认知功能的作用。养鱼和鸟通常不需要主人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,例如遛狗或与猫玩耍那样的活动,这可能减少了与宠物相关的体力活动和社交机会,从而限制了认知刺激。
结语猫狗通过激活大脑特定区域,能有效减缓中老年人的认知衰退,鱼和鸟可能真的要“说声sorry”了。猫狗凭借与主人深厚的情感联结、丰富的互动形式以及促进社交和体力活动的能力,成为减缓认知衰退的“得力助手”。相比之下,鱼的短暂寿命和单一互动模式、鸟类的噪音干扰和有限情感联结,使它们难以发挥类似作用。然而,养宠物的意义远不止于认知健康,情感陪伴、生活乐趣等因素同样重要。
发布于:河南省天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